您的位置: 民族工作

兴安盟“三举措”深入 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“进社区”

来源:兴安盟民族事务委员会 作者:盟民委 发布时间:2023年11月10日 16:03
分享

在推进民族团结进步进社区工作中,兴安盟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,以“一街一特色、一区一亮点”为目标,以党建引领、宣传教育、完善服务三项举措,努力创造了各族群众共居共学、共建共享、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,构建了各民族相互嵌入的社会结构,在一个个城市社区“小天地”中,做好民族团结进步“大文章”。

抓党建引领,掌稳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之舵。各旗县市在社区推行“党建+民族团结进步创建”模式,明确党支部书记为创建工作“第一责任人”,将创建工作与党建工作同安排、同部署、同检查、同落实,让党员干部成为创建工作的“红色头雁”。结合“我为群众办实事”、在职党员到社区“双报到”等活动,打造各族群众学习之家、阳光之家、平安之家、康乐之家,解决各族群众急难愁盼问题,惠及40余万人,推动各族群众在空间、经济、文化、社会和情感上增进“融”。乌兰浩特市都林街腾飞社区以党建带动社区各项工作,通过搭建“五大平台”打造“三乐社区”,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和基层社会治理共融互促;兴安街富民社区依托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,形成“四家”为核心的家文化,打造各民族群众共居共学、共建共享、共事共乐平台。

抓宣传教育,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。在丰富载体上下功夫,深入开展“石榴籽同心筑梦”五项系列主题活动,在城镇社区开展各族群众互帮互助活动1779余场次,覆盖近6万人次。两年来共打造“石榴籽家园”133家,评选“最美石榴籽家庭”1024个,促进各族群众广泛交往、全面交流、深度交融。在宣传形式上下功夫,组建兴安盟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代表宣讲团深入基层,围绕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、“五句话”的事实和道理、民族团结进步故事广泛开展“小板凳”宣讲,引导广大群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。今年以来,乌兰浩特市10个街道的各个社区,举办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”专题培训700余场次,培训2万余人次,组织开展民族理论政策知识测试46场次,参与人数近5万人次。扎赉特旗在人员密集、醒目的位置悬挂条幅600个,宣传海报6600张,发放宣传单2000余张。科右中旗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了为其一周的群众性文艺展演活动,并制作民族团结宣传展板、条幅等40条幅,宣讲民族团结进步知识10次。在活动组织上下功夫,乌兰浩特市各社区利用“我们的节日·中秋”、民族团结进步活动月、红城邻里节等时间节点,开展“民族团结一家亲,共庆中秋情意浓”、“习习邻里风,浓浓社区情”“三级联动同心慰问,民族团结心系群众”等中秋赏月和书法、摄影比赛、诗朗诵、联欢会等文化活动30余场次,受众达50000余人次。科右前旗兴科社区组建了安代舞、四胡、红歌、秧歌等10余支活动队伍,每年举办各民族文艺汇演30余次,参与活动人数达10000余人次。

抓服务民生,帮助各族群众更好地融入城市。全盟各社区以创建服务型社区为目标,通过整合社区资源,探索走出了为辖区内各族群众提供多样化服务的新路子,实现了由“被动服务”向“主动服务”的转变,营造出了民族团结、互帮互助、社会稳定的和谐氛围。建立“窗口+人员+志愿者服务队”工作模式,用“接地气”的语言和热情的服务开展工作,提供优质公共服务和精细化管理,通过加强流入地和流出地两头对接,提高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水平,帮助各族群众在城市进得来、留得住、过得好、能融入。通过邀请辖区内的党员干部、工青妇志愿者、法律工作者、公益组织人员、少数民族代表人士组成志愿者服务队,围绕法律宣传和援助、就业创建咨询、困难家庭帮扶、子女教育等开展工作,努力帮助各族群众解决困难问题。截至目前,乌兰浩特市10个办事处50个社区及窗口服务单位均设立民族事务服务窗口,配备服务人员165人,为外来各民族群众办理相关事务和提供咨询服务5100人次。科右前旗兴科社区根据成立了民族政策宣传、治安联防、法制宣传、卫生建设、关心下一代等15支党员志愿者队伍,参与党员达700余人,构建起项目+协会、社工+志愿者、常态+动态的服务体系,实现“五社联动”,营造了各民族和睦相处、团结共融的良好环境。

11

22

33

设为首页 | 加入收藏 | 网站声明 | 网站地图 | 联系我们

地 址:内蒙古乌兰浩特市兴安盟党政大楼 电话: 0482-8266529 传真: 0482-8266529 Email: admin@xam.gov.cn

兴安盟民族事务委员会主办 网站标识码1522000036 蒙ICP备05002755号-2 蒙公网安备 15220102010110

Copyright 2015 www.xam.gov.cn All Rights Reserve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