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: 政务公开 > 其他 > 工作动态

大力开展“文化惠万家 助力奔小康”活动的探索与思考

来源:盟民委 作者:盟民委 发布时间:2018年09月19日 分享到:

  

  大力开展“文化惠万家 助力奔小康”

  活动的探索与思考

 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——从兴安盟民委精神帮扶乌兰浩特市葛根庙镇友谊

 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嘎查谈做好文化助力脱贫工作的几点建议

  

一、盟民委开展精神扶贫的探索与做法

  乌兰浩特市葛根庙镇友谊嘎查共有305户,其中贫困户40户。全嘎查996口人,其中蒙古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0%。嘎查共有耕地10800亩,其中水田4000亩、林地2300亩、草场2200亩,是一个以种植、养殖为主要产业的传统嘎查。同时,友谊嘎查是葛根庙镇叙事民歌的主要发源地之一,2011年葛根庙镇叙事民歌入选第三批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截至目前,从友谊嘎查走出的国家一级演奏员有4人,还有6人被确定为兴安盟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,嘎查里会四胡演奏的普通农民就有40余人。友谊嘎查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“四胡之村”。2014年友谊嘎查被评为文化惠民村,2015年被评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示范嘎查。

  2014年3月,友谊嘎查被确定为盟民委的结对帮扶对象。帮扶工作开展以来,盟民委采取“多条腿走路”的办法,种、养、加多管齐下,切实将帮扶帮到实处。通过一年的努力,嘎查路平坦宽阔了,环境整洁美丽了,党支部的号召力和凝聚力大大增强了,农牧民群众的日子越来越红火了。

  2017以来,盟民委进一步转换帮扶思路,注重挖掘友谊嘎查文化底蕴资源,把文化活动与脱贫攻坚深度融合,通过开展“四项行动”,进一步丰富嘎查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,探索适合当地“扶志+扶智”相结合的模式,为广大群众多提供昂扬向上、多姿多彩、怡养情怀的精神食粮,激发群众内生动力,逐步达到“帮扶一个嘎查、活跃一片文化、幸福一批群众”的目标。

  一是深入开展“文化铸魂行动”。组织引导嘎查班子利用微信等现代沟通方式,分别建立党员群、青年群、巾帼群等,宣传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,把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首要任务,深入开展“24字知晓工程”“道德大讲堂”等主题教育活动和“和谐五星”“和谐邻里”“最美儿媳”等评选表彰活动。

  二是大力开展“设施提升行动”。加大对友谊嘎查文化阵地建设的帮扶,帮助嘎查原有演出团队购置四胡等乐器,配置了音响等演出设备,并在综合活动室搭建了小舞台,让群众文化基本权益得到了更好地保障。

  三是扎实开展“人才培养行动”。采取委托培训、以老带新、互相交流等方式,积极牵线搭桥让各族群众参加各类公益演出,向外积极宣传友谊嘎查独立乐团的特色风采,进一步锻炼和提高乐团水平。3月,我委邀请科右中旗乌力格尔协会2名知名胡尔奇,入驻友谊嘎查进行了为期12天的乌力格尔演绎,受到当地群众的欢迎和好评。接下来,我委还将组织友谊嘎查文艺队到其他旗县进行交流演出,组织开展全盟网络民间艺人群艺汇演活动,进一步发扬文化能人,培训文化骨干。

  四是广泛开展“群娱群乐行动”。利用农闲季节、传统节日和“三八妇女节”、“五一劳动节”、“建党纪念日”和“国庆节”等重要节假日组织开展蒙古象棋、哈日靶比赛,乌力格尔演出等活动,较好地满足了群众文化需求。

  二、对文化在脱贫攻坚中作用的认识

  扶贫,既包括物质扶贫,也包含精神扶贫。从某种意义上讲,精神扶贫甚至还要重于物质扶贫。文化可以惠民,可以富民,文化扶贫能改善精神面貌,还有助于经济脱贫。换言之,在扶贫过程中,精神扶贫具有引领作用、持久作用和协同作用。没有文化扶贫做支撑,物质扶贫就难以持续,甚至还会走回返贫的老路。

  文化扶贫要发挥引领作用。不少贫困人口之所以陷于贫困,一方面是他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贫困,另一方面他们不愿意也不敢去积极尝试,墨守成规。在不少农村地区,敢于尝试新的种植技术和优良品种的农户,往往是那些肚子里有点墨水的人,就是最好的例证。扶贫首先要做好文化扶贫,让贫困人口接受文化的浸润,摆脱愚昧和无知,让他们看清自己贫困的原因是什么,又如何才能摆脱贫困,这样才能让物质扶贫有事半功倍的效果。否则,如果没有文化扶贫引领,物质扶贫就会事倍功半乃至没有什么成效。

  文化扶贫要发挥持久作用。我们经常说,知识改变命运。同样,知识也能改变贫困落后的面貌,也能实现摆脱贫困走上富裕道路的目标。由于文化扶贫,能在人们心中留下深深烙印,其影响力是长期的持久的,这决定了文化扶贫也具有持久作用。

  文化扶贫要发挥协同作用。在开展扶贫工作中,文化扶贫与物质扶贫相结合,能有效发挥扶贫“1+1>2”的协同效应。也就是说,文化扶贫有助于物质扶贫的开展,有助于推动物质扶贫措施的落实和落地,而不是被有些人拒之门外;而随着物质扶贫工作的推进,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将会日益增加,客观上又增加了文化扶贫的需求。如此以来,就形成了文化扶贫与物质扶贫的互相促进和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,整个贫困地区的精神面貌和物质生活水平就都会有质的提升。

  三、更好发挥文化在扶贫中的作用,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

  做好扶贫工作,我们需要认真总结提炼文化扶贫的经验,将文化扶贫放在更加突出更加重要的位置,不断加大文化扶贫力度,建议从“扶志”“扶德”“扶文”“扶弱”四方面更好地推动物质扶贫工作的开展,实现文化为民、文化惠民、文化富民的目标。

  一是要通过宣传发动来“扶志”,实施思想引领工程,努力提振脱贫致富信心。在大多数贫困地区,思想观念的落后是造成贫困的主要原因之一,而文艺能够给当地人们提供精神力量,从根本上改变现状。先是政策宣传开路,由驻村第一书记和各级包扶干部通过挂钩帮扶,点对点、面对面讲解扶贫政策和具体部署;然后媒体宣传跟进,深入挖掘和宣传各地、各部门帮助贫困村屯、贫困群众聚力发展、增收脱贫的生动实践,给贫困户注入“强心剂”;最后社会宣传助力,组织各地、各部门充分利用标语、横幅、科普画廊等阵地加强扶贫宣传,同时编写《致广大农民的一封信》和“识贫八不准”宣传手册等营造氛围,帮百姓贴好“暖心膏”。从小事做起、从点滴生活做起,帮助村内百姓实现从认识到思想观念,再到实际生活的转变。最终不仅做到精神扶贫,还做到经济扶贫,真正地把精神富足和经济富裕带给老百姓。

  二是通过示范带动来“扶德”,实施典型引领工程,促进树德立德与精准扶持相结合。可在建档立卡贫困户中选树“勤劳脱贫示范户”,并予以表彰,鼓励贫困户依靠自身力量勤劳致富。深入挖掘宣传勤劳致富先进人物和典型案例,为贫困户自主脱贫树立“比、学、赶、超”榜样。让道德滋养成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良方”,针对子女不孝、违反乡规民约、盲目攀比等情况,深入开展“共建美丽乡村、争做新时代乡贤”“传家训、立家规、扬家风”“美丽庭院·干净人家”等评选活动,通过提升文明素质激发贫困群众自主脱贫“源动力”。

  三是通过精神促动来“扶文”,实施文化引领工程,实现文化惠民、文化乐民、文化富民。进一步加强“阵地建设”,充分发挥农村文化大院、农家书屋、综合文化站等的功能和作用,让文化“驻村入户”。通过组织开展农牧民文化节、农牧民趣味运动会等,借助“流动舞台”让文化“走村串巷”,特别要注意加强对孩子们的教育引导,努力从 “根”上切断精神贫困“代际传递”。各地各部门要结合自身实际和帮扶对象的实际,加在技能培训,注重增加文化产业,让“文化技艺”成为“致富高招”,带领农牧民实现“文化脱贫”。进一步丰富文艺的形式和内容,完善相关机制。推动贫困地区文化交流互通机制,加大贫困地区人才队伍建设力度,拓展交流渠道和平台。重点从精神鼓舞、文化发展、产业促进、资源整合等四个层面实施。不但要通过培训、辅导、讲座等方式,采取“结对子、种文化”形式,为贫困地区培育一支不走的文艺人才、文艺骨干队伍,促进农村公共文化建设,提升贫困地区群众的文化素质,还要因地制宜开展艺术扶持、助推形成品牌产业,挖掘贫困地区地域特色、民族特色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等,帮助打造地方文化、旅游产业开发项目,提升贫困地区的整体形象和社会知名度,助力当地就业创业和经济发展。  

  四是通过风尚涵养来“扶弱”,实施志愿引领工程,增强脱贫致富内生动力。可通过组织形式多样的诸如“衣衣有爱”公益捐赠和“圆梦大学”“金秋助学”等志愿服务,让贫困户树立脱贫信心和斗志,变被动救济为主动脱贫。

  

设为首页 | 加入收藏 | 网站声明 | 网站地图 | 联系我们

地 址:内蒙古乌兰浩特市兴安盟党政大楼 电话: 0482-8266529 传真: 0482-8266529 Email: admin@xam.gov.cn

兴安盟民族事务委员会主办 网站标识码1522000036 蒙ICP备05002755号-2 

Copyright 2015 www.xam.gov.cn All Rights Reserved